
2018 年 1 月,东京都练马区的东映动画 “新大泉工作室” 正式启用,其不仅承载着《光之美少女》《龙珠》等经典 IP 的创作,还凭借《乐园追放 -Expelled from Paradise-》《正确的卡多》等 CG 技术力作引发行业关注。新工作室的落成,预示着东映动画在新型动画表现形式探索上的全新布局。
新大泉工作室按照 “600 人同时作业” 规模设计,已入驻 500 余名员工,其中近 200 人负责 CG 相关工作。与日本业界普遍依赖外包、核心团队仅 10-50 人的模式不同,东映延续 “集中制作人员” 的传统,以应对动画制作方式的变革趋势。工作室设计使用年限达百年,“数码化” 成为核心课题,尤其体现在新型作画工作台的创新上。新工作台兼顾纸张作画与数码数据处理,既调整了透写台倾斜度的可调节性,又适配平板、PC 设备的水平操作需求,满足不同创作者习惯。
在空间规划上,工作室针对数码作业导致的人际沟通疏远问题,在各区域设置 “会议空间” 以促进交流,同时保留 “私人空间” 供员工专注个人工作。设计理念借鉴了皮克斯、梦工厂等海外工作室的经验,在放映室配置、人员沟通空间设计上进行优化,但因日美动画制作流程差异(如好莱坞注重试制研讨,日本受预算和工期限制依赖个人决策),也保留了本土特色。
展开剩余59%在技术应用层面,CG 技术的普及让东映得以运用 previz 预演技术,在动画制作前期模拟成品效果,帮助演出人员从全局视角快速决策,与日本动画的完全分业体制相契合。同时,东映积极推动制作流程的数码化管理,将 3DCG 制作的输送管理体系应用于 2D 数码作画,开发 “制图数据经理” 系统,并与 CELSYS 合作完成 “东映动画 数码时间表”,实现对作业进度的实时监控。《屁屁侦探》中近三分之一内容已通过该系统进行全数码制作管理,成效显著。
面对业界 “劳动改制” 问题,东映将 “制作方法改革” 与 “劳动方式改革” 视为一体,认为不仅要遵守劳动时间规定,更需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提升效率,确保作品质量。具体措施包括要求各作品负责人提交流程报告,管理层归纳共性问题并给出改进方向,推动各团队探索高效精品制作方案。
人才培养方面,针对数码化转型,东映定期组织手绘与数码作业交织的研修,帮助 100 余名作画人员及新员工掌握数码工具技能。从模拟时代走来的老牌作画人员,也通过培训参与到全数码制作项目中。
东映执行董事冰见武士指出,海外动画工作室的技术开发实力是其强大的关键,因此东映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,约 10 名员工专注于数码技术与管理工具的创新。未来,东映将致力于在演出、分镜、原画等环节实现高水准全数码化。东映的目标是打造 “难以与 2D 区分的 3D” 作品,以及探索 3D 专属的动画表现形式,以匠人精神雕琢数码作品,待技术成熟后,进一步开发工作室自主 IP。 东映动画新大泉工作室的实践,不仅是其自身在数码时代的转型探索,也为日本动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
发布于:四川省富深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